三體讀書筆記全集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1
我希望有一天陽光可以照進黑暗森林。——劉慈欣
作為一個三體教教徒,我剛剛看《三體》的時候根本不能理解這些理論,像宇宙社會學公理啊,黑暗森林法則之類的,但就在我看到20--年上半年的一條新聞時恍然大悟:地球收到了來自天鵝座的一條消息。我突然想起來大劉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他必須小心,因為森林中到處都有和他一樣帶槍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所有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我給你們解釋一下,這段話意思就是說宇宙廣袤無垠,到處都是危機四伏,每一處都可能藏著一個殺手,你們要做好隨時戰斗的準備,如果你被人發現或者你發現了別人,你只能做一件事情,不是和他去交流,而是殺了他,這片森林中沒有朋友伙伴可言,只有赤裸裸的生存關系,就像《全球高考》中寫的:及格就是活命。
人類的貪婪是無止境的,所以地球很快會枯竭,人類醒悟得太晚了,20--年的夏季最高溫在非洲的&39;死亡谷有81℃,就連在北半球中緯度的加拿大最高溫也有42℃,這代表著什么,溫室效應,冰川將會融化,人類遲早會死于全球性的海嘯,因為冰川融化成水,海平面上升了,多余的水往哪去呢?肯定只能上岸了。
《三體》中還有一段話很有名:把海弄干的魚不在,把海弄干的魚在海干前上了陸地,從一個黑暗森林奔向另一個黑暗森林,魚上了岸,也就不再是魚。這段話把地球比作海,把讓地球資源枯竭的人類比作魚,海干了,魚在海干前去了別的海,從一個星球到另外的星球,他們尋找著能夠生存的家園,人類離開了地球,也就不再是人類,叫“非人”。
但離開了地球就意味著離開了黑暗森林了嗎?不,我們永遠逃不出這片黑暗森林,我們必須直面死亡,死亡是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無論我們向哪,最終都會向它的方向前進,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黑暗森林法則一直存在,我們必須直面死亡。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2
《三體》一共有三部,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體》它不僅僅是科幻小說的巔峰,還是對人類文明的探索,是對宇宙本質的發掘。
第一部《地球往事》講述了葉文潔無意中向外太空發射了一條信息被三體人收到,三體人的星球有三個太陽,它們的軌跡十分不確定,除三體外其他行星都被太陽吞噬了,他們急于尋找一個新的家園,收到這條消息后,三體人就開著宇宙飛船來找地球了。同時,一款“三體”游戲飛快地傳播著,汪淼博士通過這款游戲接觸到了三體組織,知道了這款游戲是一個星球的真實情況。在各國的努力之下,終于消滅了組織首腦伊文斯。但這只是開始······
第二部《黑暗森林》講述了三體世界向地球發射智子監督人類的一舉一動,地球選出了四位面壁人,利用智子監督不到人類思想的缺陷,設計將三體人消滅。然而三體世界知道這個計劃后選出了破壁人,通過智子看面壁人的一舉一動推動他們的計劃。前三位面壁人的計劃都失敗了,只有羅輯在墜入冰湖時,在他人的點醒下,領悟到了宇宙的生存方式—黑暗森林。羅輯利用精妙的布局,逼迫三體文明解除入侵危機。
第三部《死神永生》講述了在羅輯的威懾時代,人們選擇了第二代威懾人程心,就在程心上任五分鐘后,三體世界乘機摧毀了向宇宙廣播三體世界坐標的發射儀。人類被迫向澳大利亞移民,“藍色空間”號飛船發射了三體世界坐標,三體世界毀滅了。程心在云天明的幫助下,知道了地球不被攻擊的方法—用光速的&39;曲率驅動飛船逃出太陽系!但法律已經不允許建造了,維德偷偷建造了一艘曲率驅動飛船,在黑暗森林的打擊中,世界變成二維化,程心和好友艾AA坐著光速飛船逃出了生天。時間加快了流逝,而故事已經結束了。
《三體》中體現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用心良苦,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危機,都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輝。在現在的世界,人類似乎很厲害,但對于浩渺的世界,我們又如此的渺小,可能連一粒沙子都不算。
在得知三體世界入侵時,各個國家團結一致,立刻想辦法,可我如果面臨危險,卻只會哭鼻子,不想辦法。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要冷靜的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喜歡《三體》!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3
真正使讀者沉思的不是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是人物跨越時間的愛情。而是作者用已經超越了身為人類自身的盲點的視角,以一種符合宇宙恢宏的冷酷來轉述“黑暗森林邊緣”的兩個文明的征伐。雖不見血液但是卻籠罩這滅世的絕望,可在絕望中又流淌著縷縷希望。
讀這本書的過程總是一氣呵成,一點點的停頓都是在忍受心靈的煎熬,但當徹底結束時卻又開始手足無措,宇宙的滄桑也加載到了心上。
在這個三體入侵的大環境下,很大一部分的故事是講述人性。并且都不是極端絕對的好壞,人性的弱點更是體現酣暢淋漓。葉文潔的叛世是個開始,但她對于宇宙社會學的透露又幫助了人類,歷史的原因將她逼上仇恨,到人生的盡頭也有悔恨,人性尚存。羅輯則是從沉迷愛情到成為孤獨的守護人,由玩世不恭到沉穩。程心雖然說是善良,散發著母愛但卻是格外的自私。用自己認為的尊重人權卻使文明甚至失去存在的機會。黑暗森林的背景將每一個人性的缺點都無限放大,稱得上是人性之戰。
雖然三體是一本硬科學科幻,但是卻不乏文學色彩的增華。人類的太空艦隊被水滴擊毀時的悲壯,太陽系跌落為二維,色彩繽紛卻又悲慘絕望,還有云天明的童話,簡直奇思妙想的科普知識。使學習物理也產生了奇妙之處,這就是這本書不單單局限于情節而被無數人所擁讀的原因了。
當然對我本身來說,是我對宇宙產生求知欲,也因此去查閱了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改變的不僅是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有就是鼓勵我對于未知的探索。
一本小說若可以使讀者將其延生到真實生活中,改變一些什么,有一些對于人類的促進。那么它就是可以被歷史所保留下來的經典了。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4
第一次看這本書大概是五年前了。當時囫圇吞棗般地吸收著這些自己從前并不了解的事物。
對于宇宙最開始的興趣是出自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漫游太空》,后來看了更多的科幻電影,說實話自己一直并不是一個徹底的科幻迷,畢竟對我來說,看人類的細枝末節已經足夠有意思,宇宙太宏大又太精妙,以自己現有的知識量是完全沒辦法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去認識和了解更多的知識的。
因此對于科幻,一直有點敬而遠之。
這次是看到《曉說》開了兩集專題專門說《三體》,高曉松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于一件事物的講述能夠與自身的知識體系相關聯起來,相當流暢,甚至于不拘于一些小的錯誤,有種“我知道可能有錯誤的地方,但是我不會因為這樣的擔心而小心翼翼,而去改變自己敘述的流暢性。”的感覺。因此被矮大緊男神帶著,又重新進入了一次三體的世界。
這次看的感覺和上次就很不一樣了。
這套書籍的偉大之處無與倫比,不僅將中國科幻文學推上了一個世界性的新臺階,而且也將國內科幻文學的普及性提高了。當人人都會談論三體、談論宇宙奧秘的時候,人也變得越發有趣。
而這次最大的感覺就是,其實人類本身的趣味性、在某種程度上和宇宙科學的趣味性也是一致的,如何去培養自己多元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許才是我們值得多去鍛煉的地方。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5
震撼巨作!集物理學、天文學、分子生物學、史學、宇宙學、心理學、生態學于一身,作者基于深厚嚴謹的基礎學科知識及強大的歷史知識背景展開了一系列關于宇宙文明演化形象生動的描述與超乎大膽的猜想!
“脫水”、“冬眠”、“基因武器”、“高維跌落展開”、“曲率驅動”、“全息投影”一系列美妙有趣的詞語,真實虛幻,引人無限遐想。如果說課本里的物理給了我們一個關于宇宙天體、銀河星系和原子、質子、中子等模糊抽象而遙遠的概念,那么大劉的《三體》系列,則使這種概念變清晰了、變具體了、變近了。
讀書少,書中描述的很多知識理論、科學概念對我而言就如作者提到的“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無法判斷哪些是屬于目前科學體系內的、哪些是作者基于已有知識體系聯想假設的。在宇宙的長河里,人類生命的數十載、百余年實在是太短太短了。宇宙這么大,多想盡可能長久地逗留,好奇發現宇宙中其他文明存在的那一刻,想看看數百年、數千年后技術發展成什么模樣了。
精神上,第一次如此接近太空,或許以后抬頭欣賞天空時大劉的《三體》、“星空”會不時浮現于天際。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6
推薦我看這部書的人是我高中時代的同學。所以要談這本書還真的寫寫他。
我們讀高中那個年代已經奧數奧物等各種競賽剛剛萌芽,還處于比較純潔的狀態。那時候學奧數奧物之類的都是學校老師們直接課后糾集一幫子好學生開小灶。然后參加市一級的考試比賽,通過的就集中參加全市最好的老師舉辦的周末集訓。所有這些都是不要花錢的,完全是優勝劣汰的集訓。那時候我比現在強多了,屬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數學語文化學物理門門都參加競賽。而我那個同學就屬于典型的偏科型的,純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試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門功課都在及格邊緣徘徊的那種。事實證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這種全面發展的都是庸才。考大學我不出意外進入了名校開始混日子,而他進入了二流的大學開始深造物理學。大學后我繼續讀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讀研究生。二十年后,我不過是商業社會里面一個小混混,而他中科院畢業后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為理論物理學和研究粒子對撞機方面的專家回國被聘為華東理工和北大的&39;雙重教授,膜拜啊!
就他回國一事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為高中時代的教育對物理學一直深感興趣,雖然大學無緣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學理論的書籍,但是苦于朋友圈子里面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因此有機會見到他總會帶些問題問他。而三體這套書就是他推薦的。
果然,這類硬科幻類的書籍令我愛不釋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書。
這三本書以宇宙為背景在一個巨大的尺度上描寫了文明的走向,并提出了宇宙倫理學的初步框架。其基于現代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基礎做出的大膽設想也讓人耳目一新。
相信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時候。那種浩瀚無垠的星空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寬廣與深厚。在巨大的時空尺度上,面對宇宙數百億年的存在,及在其存在之前的無知時間,所謂的人類的存在不過短短幾萬年,其間真正稱得上文明的不過區區幾百年,渺小如一粒塵埃。而我們人類以幾十年的存在,作為塵埃中的塵埃,卻在思考著宇宙的終極意義。多少代的科學家都在于探求宇宙的終極真理,什么是宇宙的性質?宇宙及我們從何而來?為什么宇宙是現在所呈現的狀態?
應該說宇宙物理學還存在著許多的未解之謎。曾經有人認為牛頓物理學已經構筑了物理學的完整大廈,后人能做的不過是添磚加瓦。但是關于微觀層面的質疑徹底推翻了顛覆了牛頓物理學的大廈,之后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建立的理論物理學基礎幾乎完美的統一了物理學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理論。我們一直在追尋物理學的統一,因為我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破壞了這種統一性,但是正是這樣我們的世界才多姿多彩,正是有著許多的未知才會使得我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個人經驗來看,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發展打不過區區二百多年的時間,如果就可以窮盡百億光年范圍的宇宙規則反而是不可思議的。
三體的基本理念,是秉承于作為獨立系統的宇宙,其熵是傾向于增加的,而類似智慧生命體這類低熵體的存在是偏離于宇宙規則的。因此,他們通過假象的宇宙倫理學的推理推導出黑暗森林理論,從而得出文明毀滅的推論去并符合總體熵發散的宇宙規則。其第一部還是一個簡單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論體系并命名為“黑暗森林”。至于第三部則將這一理論從二個文明擴大到全宇宙范圍,并更深入的探討了面對外星文明地球文明發展的可能。全文中基于目前已知物理學的奇思妙想的確讓人大開眼界。關于基本粒子的內折疊的高緯度空間可能發展的二維展開的質子人工智能。基于超炫理論的高維度空間碎片和三維空間的接觸,基于黑洞視界理論的低光束自我封閉理論等。豐富的想象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在科學發展中比找出正確答案更加重要的是問出正確的問題。無論是基本的方法論還是哲學命題中,正確的問題是一切出發的基本根源。而正確的問題的來源正是基于現實的想象力,我們想象各種可能,并從中找出正確的方向,問出正確的問題,正是這樣我們的文明得以正確的發展。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時,我們可以解釋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釋小尺度上均勻性的偏離,但是如果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造物主。牛頓晚年成為---的虔誠信徒,因為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動力。愛因斯坦同樣問道“在制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它必須是自洽的并且允許復雜到允許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結構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么又是誰創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學的發展已經過于技術化和數學化了,以至于除了少數專家之外,特別是對于哲學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學家們都忙于“什么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來問“為什么”的問題了。這讓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的哲學家的偉大傳統何等的墮落。
最后嘮叨一句關于最近很熱門的各類穿越小說穿越劇,基于目前的物理學理論,時間并不是一個維度,而是一個物質的內秉性因素,如同質量,能量等一樣。而且根據愛因斯坦質能轉換方程,光束只能無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時間的內秉性和光是同質的,這就意味著時間是有箭頭的,只能向前無法向后,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是如果我們以無限接近光束運動的話,相對于低速參照系我們的時間是停滯的,因此理論上我們可以到達宇宙的盡頭,即可以實現向未來穿越。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7
【硬科幻中的“軟”思考】
《三體》三部曲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品,其成就之大可以說“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世界水平”。三體中有奇幻瑰麗的想象,有令人拍案叫絕的構想,有波瀾壯闊的宇宙圖景,也有微觀世界須臾之間的生生滅滅,但大劉對科幻的理解是深刻的,在他的科幻里,不僅僅是在思考科技、宇宙、未來與生存,他抓住了人類文明更加“柔軟”卻又最最根本的文明基礎——愛與道德。在表面平靜卻又時刻充滿“殺機”的“黑暗森林”里,面對著血淋淋的宇宙真實圖景,人類歌頌千年的愛與道德,又該何去何從呢?
康德說過,最讓人震撼的,一是頭頂的燦爛星空,二是人類的道德準則。這本是一個正襯的手法,凸顯了人類幾千年建立的道德準則之偉大,而當人類的道德真正面對星空,深邃得似乎能吞噬一切的宇宙,是否會留給一個文明道德之火留存的席位呢?大劉在《三體》中作出了思考。
“黑暗森林”法則揭示了宇宙文明之間的真實圖景,表面上安靜空曠的宇宙正四處以光速傳播著無數文明的“訃告”。人類似乎就是一個無知幼稚的孩子,終于引來了送葬自己的敵人。無垠的星空,這個時候意味著的是巨大的生存壓力,以及全文明被奴役的危險。大劉描寫了在宇宙帶來的巨大生存危機中,人類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和撕裂。一次錯誤的入侵預警就可以讓一些所謂“更文明”的人們不惜在人群中發動私人飛船逃生,核聚變發動機的超高溫吞噬著生命,來不及躲避的人眨眼消失于世間,毫無殘余卻昭示著道德的撕裂。生存,自以為高度發達的文明認為自己擺脫了饑餓,擺脫了貧窮,似乎生存并不是個問題,殊不知生存是文明永恒的主題,生存競爭的殘酷遠遠超乎想象。來自宇宙更深處的凝望,只是讓生存和道德,再次被聚焦。
大劉不僅在《三體》中描繪了道德在更殘酷的宇宙文明生存危機中面對的挑戰,也探討了道德與愛在宇宙尺度文明中的存在是否必要。
“末日戰役”后流浪的地球殘軍們,在幾天內,從剛剛共患難的同胞反目成以閃電手段狠辣地互相消滅的敵人,黑暗的宇宙在幾天內就哺育出“黑暗”的新人類,這放在文明的人類社會,定然是違背道德,受盡譴責的。但當人類真正流落太空,當真正知道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星球,哪怕母星就在背后,哪怕近在咫尺,但“線”斷了,心中失去了面對黑暗宇宙的唯一憑靠,人也不能為人了,我們又能如何過多譴責呢。“當人類真正流落太空,極權只需要五分鐘”。大劉在此引出了人類道德和制度在面對太空時的無助與脆弱。
然而大劉并不是對人類的道德和愛絕對消極的,相反,大劉實際上在主題上把這種信心傳達了出來。在第三部《死神永生》里,主角程心與“反派”維德的博弈不就是一場愛與道德面對太空的終極較量?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維德的嘶吼和眼中熊熊燃燒的火焰,正是代表著一種為生存廝殺,向黑暗揮劍,充斥著人類在生存斗爭面前的一種不服輸、不屈從的血性,他在生存危機之前主動脫去了道德和愛的“枷鎖”,用暴力轟開所有阻攔他生存的一切,包括政府機關安全機構,他能把槍口對著自己的家園,雖然,他的確能靠此為人類爭來生存的機會,他是野獸也是天才,他認為在滅種的危機前不妨把自己變成野獸,爭那一線生存的機會,但這種勝利,真的是勝利么?所以程心出現了,這位大劉筆下代表著人類愛與道德的“女神”,喝斷了維德的野心,維德眼中漸漸熄滅的火焰,確實讓我感到心酸,又何嘗不讓大劉心酸呢。但是,大劉還是這樣寫下了,因為我們知道,道德和愛,是真真正正的人類的底線,無論進入何種深空,沒有了道德和愛的人類,又何以被如今的我們所尊敬或同情呢?道德和愛,無論是否是全宇宙的準則,無論是否適應所有文明,他都是我們人類的最寶貴的財富,如果真的僅僅是我們誕生出了道德和愛,那么,這應該是我們文明最自豪最引以為傲的成就。道德和愛,值得我們全人類守護。
“我有一個夢,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8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說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三體讀書筆記全集篇9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兩個多月了,看到三體的第三部,真的很震撼,筆者宏大的思維和優美的文筆,每次都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不能自拔地閱讀下去。
還是像我在看這本書時寫的一些粗淺的感想看法以及以往讀筆者別的科幻作品一樣,我始終認為,筆者的科幻,最終落腳點是人性,只是我最意外的是,筆者的文字功底竟然是這么深厚,在科幻的另一面,筆者給我展示的優美的文字,恢宏的宇宙,不可思議的微觀世界,那些文字,像精靈一樣在跳躍和組合,所展示的世界和畫面確實那樣讓人有時充滿神往,有時充滿畏懼,有時卻又無奈至極。
三體所描寫的是地球文明遇到來自三體文明威脅后,人類世界和三體世界所發生的事件,以人類的發展為主線,以幾個節點人物的生平事跡串聯起整個小說,文章以宇宙之大,微觀世界之小,在一個看似矛盾不可調和的兩個世界中游刃有余地把握著節奏,需要腦補的不僅是天文物理,還有微觀物理,放眼整個小說,放眼整個宇宙,這本來就是一個統一體。在我們認知的世界中,太陽系,銀河系已經很大了,但是在整個宇宙,確實如此渺小,這就像在時間軸線上,人類文明的五千年看起來很漫長,但是,放眼整個空間,卻又如此渺小。
看三體,我體驗的是筆者恢宏大氣的構架,欣賞的是筆者精靈般優美的文字,體會的是整個小說背后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