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說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三體。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2
編程冬令營回來后,正好遇到下雪天,是個讀書的好時候,我一下子讀完了《三體》3本書
三體主要是講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以及另外一些高等文明(歌者)之間的交流。
第一部是對后面兩部的鋪墊,主要講時期地球文明被三體文明發現。
第二部主要是三體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后,龐大的宇宙艦隊直撲太陽系,對此地球制訂了神秘莫測的“面壁計劃”,精選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開對三體人的反擊。三體人自身雖然無法識破人類的詭譎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智慧博弈。但除羅輯外的面壁者都被破壁人一一擊敗,最后羅輯發現了黑暗森林的真相,與三體文明間建立起相對穩定的關系。
第三部主要是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戰爭使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個恐懼的孩子,熄滅了尋友的篝火,在暗夜中發抖。自以為歷經滄桑,其實剛剛蹣跚學步;自以為悟出了生存競爭的秘密,其實還遠沒有競爭的資格。使兩個文明命懸一線的黑暗森林打擊,不過是宇宙戰場上一個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際戰爭沒人見過,也不可能見到,因為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遠超出人類的想象,目睹戰場之日,即是滅亡之時。宇宙的田園時代已經遠去,曇花一現的終極之美最終變成任何智慧體都無法做出的夢,變成游吟詩人縹緲的殘歌;宇宙的物競天擇已到了最慘烈的時刻,在億萬光年暗無天日的戰場上,深淵最底層的毀滅力量被喚醒,太空變成了死神廣闊的披風。太陽系中的人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兩雙眼睛。(以上參考三體介紹)
《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但它不僅探討了人類的理性,還從人類本性中最高的愛出發,探討本性,而故事的數次轉折只說明了愛作為人類的最高感情對于人類種族本身,并不一定是好事,而也因為如此,最終導致了毀滅。所以,《三體》也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小說。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3
第一次看這本書大概是五年前了。當時囫圇吞棗般地吸收著這些自己從前并不了解的事物。
對于宇宙最開始的興趣是出自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漫游太空》,后來看了更多的科幻電影,說實話自己一直并不是一個徹底的科幻迷,畢竟對我來說,看人類的細枝末節已經足夠有意思,宇宙太宏大又太精妙,以自己現有的知識量是完全沒辦法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去認識和了解更多的知識的。
因此對于科幻,一直有點敬而遠之。
這次是看到《曉說》開了兩集專題專門說《三體》,高曉松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于一件事物的講述能夠與自身的知識體系相關聯起來,相當流暢,甚至于不拘于一些小的錯誤,有種“我知道可能有錯誤的地方,但是我不會因為這樣的擔心而小心翼翼,而去改變自己敘述的流暢性。”的感覺。因此被矮大緊男神帶著,又重新進入了一次三體的世界。
這次看的感覺和上次就很不一樣了。
這套書籍的偉大之處無與倫比,不僅將中國科幻文學推上了一個世界性的新臺階,而且也將國內科幻文學的普及性提高了。當人人都會談論三體、談論宇宙奧秘的時候,人也變得越發有趣。
而這次最大的感覺就是,其實人類本身的趣味性、在某種程度上和宇宙科學的趣味性也是一致的,如何去培養自己多元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許才是我們值得多去鍛煉的地方。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4
一切都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紅岸,三體問題,黑暗森林……涵蓋哲學、社會學、物理學、歷史、倫理學、宇宙學多個方面……它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想象奇崛恢弘卻又不失合理,人物超凡脫俗又不失各自的性格;它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了人文,又用人文的形式詮釋了科學;它的浩淼,它的深度,它對道德的詮釋,都令人深思。
它,就是《三體》,那本科幻巨著。
星球一遍遍地被摧毀,又一遍遍地重塑。而主導這兩種截然相反的進程的,卻又是同一種東西——道德。但這卻是兩種道德:一切為了生存,只為自己的零道德,與善惡是非涇渭分明的道德。它引發我們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思考,以及對這兩種道德的選擇。
道德是什么?
是理性的只為了自己生存的道德,還是感性的善惡是非分明的道德呢?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耳邊。
文中的兩個人,恰巧能分別代表這兩種立場:程心和維德。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的性格,失去一切。”
“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他的決定往往帶有哲學意味:雖然反人類但卻是解救人類的唯一方法,他執行事務的手段帶有致命性的簡潔和有效。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他人的指指點點,是他的性格;直接,冷血,不顧一切,是他的風格。他是維德。
“人類選擇了程心,就是選擇了愛。這是在殘酷的文明生存競爭中人類做出的最后選擇,為此人類將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就是地球的文明。”
她是被慈愛的光芒籠罩著的圣母瑪利亞式的人物。雖然她寡斷,不夠堅定,但是她擁有一個美麗的品質——善良。她是程心。
雖然結局是那么的諷刺。程心兩次優柔寡斷,將地球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卻得了美名,成功活了下來;維德是那么的睿智、堅決,他幾乎拯救了地球,卻被施以死刑,成了陰暗性格的代表……然而在感性和理性之間,感性的選擇卻要冒更大的風險,就像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許它能成功,但同時,它也要承擔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風險,何況,籃子里的,是整個地球。道德,在冷酷的宇宙法則中,是多么的脆弱。
時光倒回到。二戰爆發。61個國家和地區,兩億人被卷入其中,7000萬人慘遭屠戮,而這一切,一切的罪惡,都起源于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感性地與全世界為敵的“道德”。不,這不是感性,這是__!把所有的日耳曼人的,歐羅巴人的,甚至是地球人的性命當作籌碼,擺在賭桌上!這次,這個零道德的人不但沒有拯救地球,反而讓整個世界生靈涂炭,他幾乎毀了整個世界!是一個非常杰出的演講家、政治家,如果沒有他的零道德的性格,就不會助長他反人類的思想,就不會讓全世界因他一人而凋敝,而他,以他的才能,甚至有可能成為像俾斯麥一樣的杰出總理!
然而,時光不能倒流,在歷史上,沒有“如果”二字,但是,我們能以史為鑒,不以一時的感性的沖動來思考問題,無論是像程心一樣出于善意,還是像那樣極端偏激反人類,都不是可取之道,也不要像維德那樣,過于極端,即使是理性的,也過于粗暴,難逃失敗的下場。
道德,不能是單一的評判標準,還要通過許多考量,為了無論是誰的生存,唯利是從,而把整個人類推向賭桌,這根本不是道德!我們,可以學習維德的果斷,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學習他的不擇手段;我們可以學習程心的善良,可是我們千萬不能在人類的危急存亡之秋用自己的“愚善”葬送人類的前途!絕對的感性或者絕對的理性都是偏激的,只有張弛有度,恰如其分,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才是真正的道德!
《三體》中蘊含的深意,絕不僅僅是這一篇文章所能一一描繪的,我不過是從一個角度為大家提供我自己的思考罷了。它的深度,它的廣度,值得好好品味……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5
第一次讀《三體》是在五年前,只記得讀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靜,并且嘆為觀止,五年后,回想起來,只記得葉文潔和降維打擊了,很奇妙地又重新翻開了這個漫長的故事,紛至沓來的細節有的與記憶重合,有的卻像未開封一樣引人入勝,與第一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跟著三部曲主角們經歷現實與想象的融合,亦真亦幻。作者劉慈欣真的很會講故事,人性剖析的尤為透徹,其知識面之豐富之專業不得不叫人五體投地。真善美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卻又不能以片面去評斷某個人物代表某種品質,因為每個人物都是千層白面根本無法用一個詞語概括,就如亂世梟雄,總會有一些影響歷史的關鍵人物,看完書又會覺得,無論誰處于那個位置,結果未必就不同,所謂殊途同歸,那些決定命運的時刻,將整個宇宙的歷史都改寫了,但又怎么知道它就不會如此呢?
文中對大場面的刻畫展示了宏觀宇宙的博大,對細節的把握又展現了平常人類的渺小,樣樣都被作者拿捏自如。當我掩卷三部曲之后再來回憶,發現我的記憶好似真的經過了成千上萬年的腐蝕,對于地球往事已模糊不清,僅僅記得那是一個漫長的鋪墊,鋪陳冗長卻不沉悶,那些動人心弦的橋段就不再贅述,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解讀和唏噓。或許我更喜歡的是地球之外的故事,以廣袤的宇宙為背景,雖然深不可測,卻又充滿了殘忍的浪漫,以宇宙為尺度的毀滅實在太令人震撼了!星球的毀滅僅在咫尺之間,毀滅即創造,這也許就是宇宙的美學。而生命,確實是一個奇跡,說它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對,必然中的偶然也好,它脆弱又美好,堅韌又殘酷。宇宙的生滅周而復始,也可能真的不只存有一個宇宙。空間可以翹曲,而時間并不存在,只因參照系的不同,才有了對時間的感知,大宇宙的奧秘和深邃,繁星的升起與隕落,包括四維碎片,歌者,三體運動,越是稀奇莫測的事物越讓我充滿好奇和探索欲。
小說里的人物覺得二維化的太陽系像極了梵高的星空,不過后來,那只剩一片漆黑,看完整個宇宙的幻滅,感覺對生命更添敬畏,更想珍惜這滄海一粟的浮生,有人活得跌宕起伏,有人過的平淡乏味。在無限的宇宙廣度下,眾生不過如蜉蝣一般朝生暮死,無論如何,能夠處變不驚的生活,大約就不枉此生了。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6
作為一名女生,我一直以為對科幻類別的小說不感興趣,但《三體》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這樣的看法。
《三體》系列小說分為三部,而昨天剛剛看完了第一部。
作者劉慈欣在當前的科技基礎之上,向讀者們構造了一個架空的科幻世界,故事基調宏達、神秘而又悲壯。在故事當中我遇見了很多物理學的名詞,比如宇宙背景輻射,哈勃紅移,為了搞清楚故事的發展,我也隨時準備著百度百科,遇到不懂得名詞就查。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于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
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于社會高層當中,由于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丑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盡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盡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于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說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
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并不是那么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
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后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說中也是這樣,盡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著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
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于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于此類似的選擇。
但是就作為一個個體的我們,我還是希望不同的民族、種族、宗教、國家等能夠引以為界,找到一條超出武力威脅的和平之路從而相互理解相互認可,共同構建更加美好的將來。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7
輕輕翻動著《三體》的書頁,細細品味著劉慈欣筆下的文字,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令我感到巨大的震撼。像《三體》這樣的`小說竟然沒發現到。
《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大相內容是這樣的。
《三體》:葉文潔利用太陽向銀河系發射信號被半馬星系的三星文明——三體收到,因為三星環境惡劣,準備向太陽系入侵。
《三體II》:羅輯利用黑暗森林規矩威懾三體人。
《三體III》:程心因為自己的心軟,讓太陽系被其他星系用維度跌落消滅。
在《三體》一開始,講述了葉文潔的記憶,描述一副大革命的景象。我認為,作者一定需要批評當時人們迫害知識分子的無知、可恨。把歷史,科幻結合,也就大大增加了這種想象的實在性,讓人看起來不是一種胡思亂想。葉文潔組織了一個三體組織,但后來過激,竟想毀滅地球。
及時我們就已無藥可救,但我們也會努力維護我們的家園。這是我們賴以呼吸、生活、生存的家園。沒有它,我們如何生存。
三體以和平,戰爭,生存,毀滅為主線。讓我們的思想和對世界的認識有了更深理解。他開闊了我們思維,讓我自己為自己也創造一個全新三體。
如何寫三體讀書筆記篇8
好的科幻小說都要腦洞很大,而腦洞大的程度往往和看書時嘴巴張大的程度成反比,我看這書時嘴巴總是張得很大,所以對腦洞部分就不評論了。那么,什么是好小說?我覺得就是讓人忍不住想看下去的小說,按這個標準,三體是好小說。但什么讓它成為了好小說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作者的“殘忍”。小說結尾地球和太陽系都毀滅了,一點兒不符合大團圓結局的要求。但這還不是最殘忍的,最殘忍的是讓你在絕境中燃起希望,然后再毀滅它。從面壁計劃,到人類的兩千艘太空戰艦,到黑暗森林威懾,再到掩體計劃,一次次希望之火燃起,再一次次被掐滅。其次是作者的“善惡不分”,三體是“惡”的么?不是,他們只是為了生存。
程心是“善”的么?好像也不是,如果不是她的選擇,黑暗森林威懾就不會被打破,人類在最后末日來臨之前可能已經擁有曲率驅動飛船和黑域技術。既“殘忍”又“善惡不分”構成了這部作品的'哲學背景,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一次又一次轉折,造成主人公與人類命運的跌宕起伏。它使得這部小說好看,也使得它深刻:世界本如此,無論殘忍還是悲憫,無論善還是惡,都只是一種解讀,它們相生相克,幻化無限。而你,終要有一種你自己的解讀。“她終于看清了,使自己這粒沙塵四處飄飛的,是怎樣的天風;把自己這片小葉送向遠方的,是怎樣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