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防暑的食物
熱天吃辣椒,聽起來是個瘋狂的想法,但富含維生素C和辣椒素的辣椒可以有效促進汗液的排放,幫助體內毒素排出,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防止中暑的情況發生。
2、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是夏季消暑的最好蔬菜,營養非常豐富,有清熱解暑、健脾開胃、降血糖、美容、防癌等功效,大暑天熱,吃苦瓜最好。
3、鴨肉
鴨肉性寒,是夏季進補的優良食品,營養很高,有除濕、解毒、滋陰、去燥、養胃、補腎、消水腫、止咳化痰等功效,非常適合炎熱天氣的時候吃。
4、西瓜
西瓜民間又叫“寒瓜”,味甘甜、性寒,是瓜類中消暑解渴的首選。民間有“每天半個瓜,酷暑能算啥”的說法。夏天出現中暑、發熱、心煩、口渴或其他急性熱病時,均宜用西瓜進行輔助治療。
5、綠豆
綠豆是夏季飲食中的上品,營養豐富,有清熱消暑、美容養顏、止渴利尿等功效,有“濟世之食谷”之美譽。
6、西紅柿
西紅柿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果蔬之一,性涼,營養豐富、酸甜爽口,有清熱止渴,養陰涼血、生津止渴、美容、防輻射、減肥等功效。
7、綠茶
綠茶屬未發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功效,最適合夏天喝。
高溫的要素
人體在環境中所受氣象條件的影響,是許多氣象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例如,人對外界環境冷熱的舒適感,不能僅僅用氣溫來評價,也就是說人體感覺的適宜溫度不僅僅是氣溫的作用。為了全面表述氣象、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必須運用人體熱量平衡模型,在人體熱量平衡模型中全面考慮了所有相關的氣象要素、行為參數(活動和服裝)和人體參數,這就孕育出人體舒適度。人體舒適度是通過氣象要素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影響,計算出來的。
結果一
那么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溫度呢? 人在靜止狀態體溫調節極限溫度為31℃(相對濕度85%)、38℃(相對濕度50%)和40℃(相對濕度30%),也就是說超出極限溫度,人體機能受損,將出現病癥—中暑或一些并發癥。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溫的極限是不同的。上面給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極限溫度,而對于兒童、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來說,由于他們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健全,或功能減退,或功能障礙等,都將使其耐熱極限下降。所以在高溫天氣里,這些人群應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結果二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產生中暑以及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人體在過高環境溫度作用下,體溫調節機制暫時發生障礙,而發生體內熱蓄積,導致中暑。中暑按發病癥狀與程度,可分為:熱虛脫,是中暑最輕度表現,也最常見;熱輻射,是長期在高溫環境中工作,導致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積,而發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長時間暴曬,導致排汗功能障礙所致。
結果三
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高溫潮濕無風低氣壓的環境里,人體排汗受到抑制,體內蓄熱量不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處于緊張狀態,悶熱還可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血液粘稠度增加,易發生腦出血、腦梗死、心肌梗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據對北京地區心腦血管疾病的調查發現,高溫悶熱天氣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天氣。
大暑節氣的由來
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二伏前后,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大暑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溫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干支歷未月的下半月;
到達時間在公歷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時。但在農歷上的具體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農歷是陰陽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見小暑”。《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
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